《公園女遊中》第一期
我哋視之為「區報」嘅係包括埋一啲小型少量,具社區及社群面向的出版,就算好似一啲好具個人風格及手作式嘅小誌,都好值得大家閱讀;又因為呢啲出版無乜規範,而往往有出人意表嘅觀點或啟發。
由「公園女遊」 @parkflaneuse 製作及出版,MaD創不同 @mad_asia 支持嘅《公園遊女中》,可視之為一本簡單歸納「公園女遊」就兩性在使用公共空間時所受到的性別待遇差異而作出的提醒,及從而引伸構想符合女性想像和本地需要的改善建議和設計。
小誌以情景漫畫形式,描述女性使用本地公共空間有機會面對嘅尷尬、困境或被標籤嘅現象。內容簡單直接,幾頁所引用嘅情景例子頗令人(應該至少係香港女性)有感共鳴。
呢種以小誌形式帶讀者認識一啲具面向社會嘅行動倡議,淺入深出,係一種幾好嘅推廣嘅形式。然而小誌製作成本唔低、印量有限,加上紙本嘅傳播速度難以媲美用網上資源,難以好快睇到推廣意念嘅成效。
不過對館長嚟講,小誌出版最重要係做一種態度,擺個姿態,chok 一 chok。原因除咗係老掉牙嘅編採、製作自主外,更重要係小誌最能對外界呈現創作者個質地、性格同氣場。一本嘢揸係手,揭幾頁,讀者鍾唔鍾意,支唔支持,創作人同讀者雙方都好快知。
館長就好鍾意小誌入面有個idea 建議起一啲不規則嘅凳,咁樣無論男女陌人都唔會因為眼神互望而感到尷尬,大家坐得近同樣可以保持私人安舒區。呢啲橋唔係不切實際,仲好可行添!
講多個小知識:法文flâneur 意指城市漫遊者,同時係一個男性名詞。舊時女性似乎唔應該係城市中表露出嚟,什至可以自由自在、漫無目的咁遊走。接近一個世紀後,先至有女性學者質疑為何冇「女性的慢遊者」並創造出flâneuse這個詞。所以單憑字詞嘅出現同演變,都能略知唔同嘅性別定形現象。「公園女遊」英文名就有引用 flâneuse一詞。
********
此為臨時庫存館藏,歡迎查閱。
********